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研調推薦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

國際電信聯盟(ITU)的IMT-2030 願景:美洲邁向6G
2025-06-30
國際電信聯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ITU)於2024年9月發布「ITU的IMT-2030願景:美洲邁向6G(ITU’s IMT-2030 Vision: Navigating Towards 6G in the Americas)」報告,揭露ITU制定之IMT-2030架構6G願景藍圖,以美洲地區為主,概述其關鍵技術與發展趨勢,旨在為未來的創新、性能標準與全球合作奠定基礎。
該報告以在現有的5G技術基礎上,進行能力強化與應用場景擴展,為全球行動通訊未來發展方向提供指引。其中包含:擴大連接範圍、整合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支持整合感知與通訊(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等新興技術。
而美洲6G關鍵技術除了持續支援現有5G應用、服務與能力外,亦鼓勵AI與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 ML)深度整合至空中介面技術(Air interface technology),並以該技術支援零接觸自動化(zero-touch automation),以自動完成系統配置、監控與維運等任務。
美國目前已開展多項6G關鍵技術行動,美國白宮國家安全會議於2023年發布「6G原則:透過設計實現開放與韌性(Principles for 6G: Open and Resilient by Design)」,目標即為打造具全球競爭力、安全性及包容性的6G生態系;美國國家電信暨資訊管理局(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NTIA)亦於2023年11月發布「國家頻譜戰略(National Spectrum Strategy, NSS)」,透過制定研究頻譜管道、協作式長期規劃、促進頻譜創新及擴展頻譜知識等4大支柱,推動6G技術於頻譜的有效利用。
(圖片封面資料取自 ITU)
英國牛津大學路透新聞學研究所(RISJ)報告:2025年新聞與科技趨勢預測
2025-06-30
英國牛津大學路透新聞學研究所(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 RISJ)發布「2025年新聞與科技趨勢預測(Journalism and Technology Trends and Predictions 2025)」報告,歸納分析當今新聞業現況與面臨困境,並進一步對2025年新聞業的發展趨勢作出預測。該報告採線上問卷方式,調查2024年11月20日至12月20日期間,全球51個國家/地區,於傳統或數位新聞媒體機構負責媒體策略經營業務之主管,共計326人。
報告發現,現今主流媒體對公眾的影響力正迅速惡化,其中原因包含:政治人物傾向使用社群媒體及透過網路影響者,直接與支持者對話;網路內容創作者崛起,加劇與傳統新聞業競爭;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可能取代新聞工作,基於專業編採的新聞內容將更難取得;以及新聞業與大型數位平臺、AI搜尋引擎的智財權及新聞分潤之爭等問題。
報告指出,未來新聞業將面臨更多有關智財權等法律訴訟與倡議建立新聞分潤制度;致力於新聞內容創新與轉以短影音呈現方式,吸引更多年輕族群;以及善用AI 等科技技術協助新聞業轉型,以更靈活方式管理人才,減輕記者與閱聽眾新聞疲勞。報告強調,在資訊碎片化、兩極化、不實訊息傳播及內容過剩的時代,重新定義新聞業在新媒體時代的角色與價值,以及如何引起閱聽眾共鳴,至關重要。
(圖片封面資料取自RISJ)
歐盟BEREC觀察報告:大型網路平臺業者跨足電子通訊網路與服務之趨勢分析
2025-06-30
隨著大型網路內容和應用程式服務業者(large content and application providers, 簡稱CAP)規模逐漸擴大,除了持續提供終端用戶服務外,過去幾10年來CAP也逐漸增加網路建設的投資占比,包含在全球各地佈建 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網路、投資國際海纜及衛星服務等,影響歐洲整體「電子通訊網路」(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Network, ECN)及「電子通訊服務」(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Service, ECS)市場發展。
歐盟電子通傳監管機構(BEREC)遂於2024年提出「歐盟BEREC觀察報告:大型網路平臺業者跨足電子通訊網路與服務之趨勢」(BEREC Report on the entry of large content and application providers into the markets for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and services)分析報告,概述CAP 對於歐洲ECN及ECS的市場影響,包含介紹CAP的經營策略、與傳統ECN/ECS業者間的競爭及合作關係等。
BEREC指出,整體而言,大型 CAP 和 ECS/ECN 業者間雖同時存在競合關係,但在互聯網時代下少數幾家大型科技公司手中已握有重要的網路資源,其後果可能將導致特定市場集中度上升,而影響產業競爭。
BEREC強調,未來將持續支持具競爭、永續及開放的數位服務市場,包含持續監督現行及潛在的數位參與者對於服務市場的影響;同時,對於目前受較高度法令監管之ECN/ECS市場而言,需要再進一步蒐集相關業者回饋意見與產業數據,以作為未來修訂《歐洲電子通訊規則(European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Code, EECC)》之參考。
(圖片封面資料取自BEREC)
2025年電信產業人工智慧應用趨勢
2025-05-31
本報告探討2025年電信產業於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應用方面最新趨勢,報告指出,AI技術正全面深入電信產業網路架構與營運流程,並重塑企業角色與服務模式。
首先,生成式AI已廣泛導入至客服、知識處理與內容生成等場景,並以軟體即服務(Software as a Service, SaaS)方式快速擴展。49%受訪企業已應用生成式AI,84%企業計劃提供對外商業服務,展現其商業應用價值。
其次,AI技術正從單點應用走向全堆疊整合(full-stack integration),AI-RAN成為5G與未來6G發展關鍵,66%受訪企業導入AI強化無線接取網路,協助提升頻譜效率、強化自動化調度並改善用戶體驗,是次世代通訊架構核心技術。
而在AI應用於營運層面,58%受訪企業表示員工生產力顯著提升、83%指出AI促進營收成長、77%則表示顯著降低營運成本。整體顯示企業策略已從「導入AI」轉向「以AI應用為核心」。
整體而言,面對技術導入挑戰,企業應積極與第三方合作並強化AI人才培育及開源工具使用。電信產業正從AI技術使用者,轉型為AI應用傳播節點與平臺推動者,邁向AI-native通訊系統的新世代。未來關鍵將在如何強化AI平臺整合、深化AI-RAN應用、內化技術實力及創新商模開發,以搶佔數位轉型先機。
(圖片封面資料取自NVIDIA)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發布「事實而非虛假:打擊不實資訊、強化資訊完整性報告」
2024-11-25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於2024年2月29日發布「事實而非虛假:打擊不實資訊、強化資訊完整性報告(Facts not Fakes:Tackling Disinformation, Strengthening Information Integrity)」,旨在提出一個國家層級的政策分析框架,指導與協調各國制定政策,透過了解成功的政策因應措施,為政策的設計和施行提供建設性作用與推動對話,以應對不實資訊帶來的挑戰並加強民主,為維護資訊空間的完整性努力。
報告強調,打擊不實資訊及強化資訊完整性,需納入資訊生態系中的所有參與者,共同承擔責任;同時不應導致對公開資訊的更大控制或破壞言論自由。因此建立政策分析綜合框架,需著眼於以下3大面向:
1. 實施促進透明度、問責制及資訊來源多元化的政策;
2. 加強社會對不實資訊的抵禦能力;
3. 升級治理措施和公共機構,以維護資訊空間的完整性。
具體配合措施則包含:鼓勵數位平臺超越自我監管的問責制與透明度;加強傳統媒體部門的多元性與獨立性;應對資訊空間中的特定風險(外國資訊操弄和干擾、選舉期間不實資訊及人工智慧風險);促進公眾媒體、資訊及數位素養;發揮公共傳播的重要功能;增進非政府專業人士參與及國際合作;重視政府人員公共行政能力及跨政府合作;以及持續發展敏捷的監管治理等,以確保建構資訊完整性。
(圖片封面資料取自OECD)
美國國家網路總監辦公室(ONCD)發布「2024年美國網路安全態勢」報告
2024-10-11
《2024年美國網路安全態勢報告》評估了美國當前的網路態勢,並檢視美國聯邦部門和機構執行國家網路政策與策略的成效。此報告不僅分析美國聯邦政府各部門在落實政策上的表現,更聚焦於美國所面臨的網路安全威脅和問題,特別是那些可能對美國國家安全、經濟及法治造成衝擊的新興技術。此報告涵蓋2023年美國的網路安全情況,並納入2024年初的最新發展。
透過2023年國家網路安全策略願景(National Cybersecurity Strategy’s (NCS) vision)的穩步推進,美國的網路安全態勢有所改善。該願景是透過重塑網路空間的基礎架構,實現可防禦的、具韌性的及與美國價值一致的數位生態系。美國政府已成功啟動NCS實施計畫,透過協調聯邦政府各部門與機構的行動,逐步實現國家網際安全的願景。這些初步實施行動的成果,為整個數位生態系之利害關係人的進一步投資和持續地承諾為促進美國網際安全和韌性,奠定了基礎。
2024 年之後,美國聯邦政府將在過去的成效與基礎上,繼續執行 NCS 和國家網路勞動力與教育策略(National Cyber Workforce and Education Strategy, NCWES),並調整其方法,以應對不斷變化下的策略環境所帶來的緊急挑戰和機遇,並且持續努力提高機構部門的風險管理能力,以及培育國家網際安全人才,強化國家網路勞動力。
(圖片封面資料取自ONCD)
UNESCO「數位平臺治理指南:透過多方利害關係人方式保障言論自由和資訊獲取」
2024-06-13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ited Nations Education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於2023年發布《數位平臺治理指南:透過多方利害關係人方式保障言論自由和資訊獲取(Guidelines for the governance of digital platforms-Safeguarding freedom of expression and access to information through a multi-stakeholder approach)》,旨在促進以言論自由與資訊獲取自由為核心的數位平臺治理,倡導多方利害關係人應共同致力於建立開放、安全、可信任的數位環境,並界定政府、數位平臺、國際組織、民間社會、媒體、學術界等角色的責任。
UNESCO匯集來自134個國家共1萬筆以上意見,以確保本指南得反映多方利害關係人觀點,並促進包容性參與。該指南闡述以下主題:
1. 「有利環境」:提出保障言論自由、資訊獲取自由及其他人權的有利環境,並概述多方利害關係人於其中的責任。
2. 「數位平臺治理原則」:採用基於人權的多方利害關係人合作方式,為數位平臺治理系統制定總體原則。
3. 「媒體識讀及資訊識讀」:強調媒體識讀及尊重文化多樣性的重要性,並確立其為參與數位平臺治理之所有利害關係人的共同責任。
4. 「數位平臺系統與程序建立原則」:概述數位平臺應如何建立系統與流程,評估及緩解人權相關風險,以符合國際人權標準及文化多樣性。
UNESCO未來將基於本指南,促進相關利害關係人實踐數位平臺的言論自由、資訊獲取自由及人權保障。
(圖片封面資料取自UNESCO)
歐洲媒體所有權透明度規定
2024-06-13
歐洲視聽觀測站(European Audiovisual Observatory, EAO)於2021年12月出版《歐洲媒體所有權透明度規定(Transparency of media ownership)》,旨在介紹歐盟與歐洲各國之媒體所有權透明度相關法規,分析立法原因與合理性,主要內容如下:
● 歐盟基礎法下的媒體所有權透明度規定,以及相關規定對競爭政策與基本自由的影響。
● 歐盟次級法下的媒體所有權透明度規定,例如影視媒體服務指令、數位服務法等媒體監管相關法規。
● 歐洲各國國內法下的媒體所有權透明度規定,以及各國制度之比較分析,分析面向如下:
1. 各國之憲法、媒體法、競爭法、反壟斷法、公司法等法規中之媒體所有權透明度相關內容。
2. 各國媒體業者,例如廣播電視公司、新聞媒體、電信媒體、線上搜尋引擎、隨選服務或視訊共享平臺等是否須承擔透明度義務。
3. 各國規定之媒體所有權資訊揭露內容,例如公司地點、類型、目標群體、僱員或記者人數、收入來源、收入金額、產品服務清單等數據。
4. 各國媒體所有權透明度資訊之揭露方式,通常透過主管機關官網向大眾揭露,也有國家具揭露對象限制,例如僅限於付費者或是監理機關。
5. 各國具媒體透明度相關法規監管責任之機關及相關協助單位。
6. 各國違反媒體透明度規定之罰則與法律後果,例如罰鍰、執照吊銷等。
(圖片封面資料取自IRIS)
Ofcom《線上安全法》實施辦法
2024-04-15
英國通訊管理局(Office of Communications, Ofcom)在2023年正式通過《線上安全法(Online Safety Bill)》,該法案規範數位平臺業者須確保網路安全之法律責任,受規範範圍包含社群媒體與影音共享平臺、即時通訊平臺、線上與手機遊戲、搜尋服務與色情網站等,業者有義務與責任過濾兒童性虐待、色情、恐怖主義、詐騙、販賣非法毒品或武器,鼓勵自我傷害或自殺等內容。
該法案目的係實現下列四項成果以保障英國國民之線上安全:
1. 加強數位平臺之安全治理
2. 數位平臺之設計與營運皆需考量用戶安全
3. 建立安全措施之透明度
4. 提供用戶選擇權,以便用戶自由掌握其線上體驗
該法的實施,使英國人民在數位平臺上接受到的資訊有了更多的保護,例如英國流行的網路影音分享平臺(Video-sharing platforms, VSPs),其中不乏有許多危害兒童甚至是一般人的非法內容與資訊,而透過該法案,將能有效地限制其數位平臺上的非法內容,並將以漸進式的方式將VSPs廢除。
雖該法案已正式通過,然並未完全實施其所欲達成之目的。其採用的方式並非立即取締或懲處數位平臺的不良行為,而是以漸進式的方式推動法案,讓人民與數位平臺能在充分了解該法案的情況下做出適應與相關應對措施,使人民能在深不見底的網路世界裡受到最佳的保護。
(圖片封面資料取自Ofcom)
英國通訊服務的資費趨勢
2024-04-15
本報告探討英國市話(Landline)、固網寬頻(Fixed Broadband)、行動通信(Mobile Services)、付費電視(Pay TV)及訂閱式隨選視訊服務(Subscription Video on Demand, SVoD)的資費趨勢。報告涵蓋了獨立(standalone)和綑綁方案(bundle)的資費並關注跨國比較、消費者負擔能力與消費者反應。
有鑑於英國2023年的高通膨率,許多大型通訊業者向現有客戶收取的高於通膨資費(above-inflation price)持續上升,消費者面臨超過10%的資費漲幅。然Ofcom的調查結果顯示整體市場競爭仍健全,消費者能透過尋找與切換合約得到較優惠的方案。
市話方面,名目資費上漲6%,然實質資費持平或下降。固網寬頻服務方面,高速與超高速固網寬頻的實質資費較五年前低,然標準固網寬頻資費在2023年顯著上升,主要原因可能為業者鼓勵客戶升級到更快速的固網寬頻服務。
行動通信服務方面,消費者傾向使用同支手機以降低花費,故許多消費者在面臨新方案的選擇時,將優先考慮單門號方案。隨通訊科技進步、人均數據用量增加,提供>10GB到≤100GB數據服務的方案資費下降最顯著,此使用量區間的使用者有上升的趨勢,市場競爭激烈。
此外,在付費電視及訂閱式隨選視訊服務方面,Netflix、Disney+和AppleTV+年度價格調漲幅度皆高於通貨膨脹,其可能原因為市場成熟及訂閱民眾漸增,業者為因應市場變化進行市場區隔的措施。
(圖片封面資料取自Of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