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研調推薦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

歐盟5G觀測季報
2023-04-07
2022年第3季度的歐盟5G觀測季報內容包括:5G頻譜釋照近況、5G相關公共政策發展、5G發展相關的商業合作、5G佈建進度、主要國家5G佈建發展比較與5G政策目標執行進度。
截至2022年9月底為止,歐盟27個成員國5G電波人口涵蓋率為72%,丹麥、德國、義大利與荷蘭涵蓋率皆已達90%以上,歐盟主要城市和都會區都已在5G涵蓋範圍內,並已啟用25萬座5G基地臺。5G垂直場域以港口發展較為快速,多數垂直場域實驗皆以企業專網進行。12條5G「連結和自動化移動策略(Connected and Automated Mobility, CAM)」跨境走廊已進入現場測試階段,而大部分的成員國也開始測試5G網路安全工具箱(Cybersecurity of 5G networks -EU Toolbox of Risk Mitigating Measures)。
歐盟執委會於2022年10月12日啟動連接歐洲基金(Connecting Europe Facility, CEF)數位計畫的第二次資助提案募集,西班牙政府也為2022年和2023年的5G、6G計畫增列1.16億歐元(約新臺幣36億元)預算,而串流服務與其他科技巨頭是否該對歐洲5G網路建設提出貢獻的爭議仍在進行中,歐盟內部市場執委宣布將於2023年第1季度就此事進行協商。
Ericsson、Nokia與Google展開5G商業合作,以Google Pixel測試網路切片技術,證明網路切片(Network slicing)技術可以在終端設備(end devices)上執行。此外德國法蘭克福機場業者Fraport與日本IT服務業者NTT集團簽署協議,未來雙方將設置廣達20平方公里的企業專用網路。
(圖片封面資料取自EU)
「6G應用與案例」報告
2022-11-03
Next G聯盟(Next G Alliance)於2022年發布「6G應用與案例」報告,旨在透過蒐集資訊、觀測趨勢及評估應用程序與應用案例的演變,以了解北美6G市場發展及應用,並探討日常生活、體驗、關鍵角色和社會目標四個基本應用領域,目的是更佳地了解下一代技術及其生態系統如何幫助改善人類生活方式與互動。
該報告認為6G應用有望促進北美市場並改善使用者生活品質,將增強使用者與設備間的交互作用,從語音助手到服務機器人與系統,加強沉浸式擴增∕虛擬∕混合實境(Augmented/Virtual/Mixed Reality, AR/VR/MR)體驗;並預計6G商用時,超過60%的智慧型手機使用者將擁有輕量型、大流量、低延遲的XR 眼鏡,預計應用將從製造業大幅擴展到醫療保健、物流、長照與社交伴侶;機器人將具有移動性與自然語言能力,需要精準的定位與地圖繪製以實現無縫行動力(seamless mobility),以及接取資料中心以進行自然語言處理。因此,6G設計架構須支持大規模XR設備與大規模機器人技術。
本次「Next G Alliance 報告:6G 應用與案例」主要分析四類應用案例,包括:
1. 連網機器人與自治系統。
2. 多元感官延展實境。
3. 分佈式感測與通訊。
4. 客製化使用者體驗。
(圖片封面資料取自Next G Alliance)
日本「促進廣播電視內容製作和交易指南」內容與2022年度調查結果
2022-11-03
「促進廣播電視內容製作和交易指南(放送コンテンツの製作取引適正化に関するガイドライン)」由日本總務省於2009年首次推出,並於2020年發布最新修正版,旨於達成以下4大目的:
1、創造自由競爭的產業環境。
2、增加節目製作公司的內容製作誘因。
3、改善阻礙創造力的商業行為。
4、促進高品質、具魅力的廣播電視內容製作與發行。
該指南主要依據《外包法》、《獨佔禁止法》、《著作權法》、《放送法》等法律規定,針對訂單交付、價格協商、著作權歸屬、交易內容變更等產業環節制定規範。為了解指南推動情形,總務省定期進行業界調查,最新一次於2022年2月9日至3月9日實施,共收回824家業者回覆(含廣播電視業者506家、節目製作公司318家)。
2022年度業界執行指南情形調查結果顯示,受訪的廣播電視業者多數遵循法律與指南要求,於節目製作的委託交易中向承包商提供訂單文件、事前協商交易價格、尊重承包商的著作權保留意願,以及避免提出原交易未涵蓋的修改工作或重新製作等要求。惟受訪的廣播電視業者與節目製作業者所反映的現況略有不同,節目製作業者反映的產業現況更為偏差,顯示業界交易行為仍有改善空間。
(圖片封面資料取自總務省)
英國監理機關對數位、文化、媒體暨體育部(DCMS) 行為守則適用於數位平臺和內容提供者的建議研析
2022-11-03
英國競爭暨市場管理局(Competition and Markets Authority, CMA)與通訊管理局(Office of Communications, Ofcom)於2022年5月6日發布《就行為準則如何適用於平臺和內容提供者向DCMS 提供建議》(Platforms and content providers, including news publishers: Advice to DCMS on the application of a code of conduct)。旨在解決新聞出版商與大型數位平臺業者議價能力失衡問題,促使數位平臺制定公平合理的條款,包括:解決演算法運作與搜尋結果排序之透明性、賦予出版商於內容呈現與品牌推廣的適度控制權、改善出版商與內容託管平臺共用使用者資料的方式,且亦須提供公平財務框架予大型數位平臺中的新聞出版商,由CMA轄下數位市場部門(Digital Markets Unit, DMU)進行合法性裁量,期藉由該準則建議,俾益處理平臺與新聞出版商市場之間的競爭不平等問題。
該報告針對行為準則的執行模式與相關罰則的檢討,主要分為5個部分:
1. 應建立一套明確針對具有「戰略市場地位(Strategic Market Status, SMS)」的數位公司的規範,且需具原則性與法律約束力。
2. 監理機構必須具有效的行政裁決權。
3. 由於行政執行的成本相對較高,因此或可利用仲裁或其他成本較低且更有效率的機制,以解決雙方的紛爭。
4. 可採取最終報價仲裁機制(Final Offer Arbitration),由仲裁小組在各方提出的兩個最終報價中做選擇。
5. 須建立強制執行權,防止業者長期違反準則的規範。
(圖片封面資料取自Ofcom)
5G與非地面網路
2022-11-03
在三維網路將成為未來通訊的主流架構,低軌衛星、機載與地面通訊形成全方位的通訊架構。5G標準規範的快速發展,已創造地面網路(Terrestrial Network, NT)與非地面網路(Non-Terrestrial Network, NTN)的整合契機;在非地面網路支援下的5G行動通訊,將為偏鄉、海洋、航空、緊急救災地區帶來廣域/區域網路及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多重連接選擇。
該報告指出,衛星依其功能可區分為兩種型態:搭載「透明式通訊酬載」衛星或「再生式通訊酬載」衛星。次世代衛星可選擇採用衛星間鏈路(Inter-Satellite Links, ISL),此時衛星須搭載「再生式通訊酬載」。
3GPP R16同時研究搭載「透明式通訊酬載」及「再生式通訊酬載」兩種衛星網路架構,工作小組基於各種不同的技術性原因,最終在R17擇定致力於「透明式通訊酬載」的標準化。R18正研議「再生式通訊酬載」,可能採用的設計包括:由衛星搭載5G基地臺完整的功能單元,或將5G基地臺不同功能單元,分別佈建於地面或由衛星搭載。
仰賴各種新技術的進步,NTN技術日益成熟,從試驗階段逐步邁入商業化階段,經濟規模漸趨擴大。尤其NTN與IoT技術的結合,得益於3GPP R17支持NB-IoT及巨量物聯網通信(enhanced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 eMTC)設備的衛星接取,擴大關鍵應用案例範圍,有益於運輸和物流、能源、公用事業、農業、環境監控、採礦等產業發展。
(圖片封面資料取自5G Americas)
BEREC:5G生態系統多樣化報告
2022-09-19
歐盟電子通傳監管機構(Body of European Regulators for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BEREC)於2020年發布「5G雷達(BEREC 5G Radar)」報告及根據預期時間繪製5G相關發展的雷達圖,旨在協助國家監管機構確立未來監管優先議題,以應對5G發展,包含匯流(convergence)、電磁場(electromagnetic field, EMF)、互操作性、新商業模式與價值鏈、隱私、服務品質、漫遊、佈署、資安、國家援助、永續發展等,並於2021年進一步探索。
透過調查,BEREC確定「新商業模式和價值鏈」為需要進一步探索的議題,並於2021年12月發布「5G生態系統多樣化報告(Report on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5G ecosystem)」,針對以下子議題進行深入討論:
1.新商業機會(New business opportunities):透過5G技術創新與產業合作開發5G應用案例,並將其商業化。
2.創建新批發市場/中立租賃商(Creation of new wholesale markets / Neutral Host):中立租賃商可為行動網路業者(mobile network operators, MNOs)提供批發行動涵蓋解決方案。
3.專網/區域性網路(Private/local networks):佈署5G專網/區域性網路將使垂直產業對其網路具有更完整的控制權,滿足更高的安全需求,並可提供多元創新服務。
4.網路切片與5G批發市場(Network slicing and 5G wholesale markets):網路切片技術允許針對不同垂直產業服務需求提供客製化連接,有效使用和管理網路資源,以規模化提供差異化服務。
最後,BEREC也針對5G的預期創新速度(anticipated pace of innovation)提出見解。
(圖片封面資料取自BEREC)
全球光通信產業白皮書
2022-09-19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於2021年1月發布「全球光通訊產業白皮書」,內容指出第五代固定網路技術(F5G)於連結容量、頻寬與用戶體驗等方面有所提升,隨技術與市場雙方面的變革演進,將帶來新的基礎建設與應用場景發展機會。
本白皮書共分為「光通訊產業發展歷程」、「技術與應用的互相推進:全球光通訊新興應用場景展望」、「政策與需求的雙重利好:中國大陸光通訊市場展望」、「產業展望和資本市場洞察」、「產業啟示」五個章節。
F5G為歐洲電信標準協會(ETSI)所定義,三大特性為增強型固定寬頻(eFBB)、全光纖連接(FFC)、保證可靠體驗(GRE)。F5G發展下,將出現更多新興應用場景(如AR/VR、智慧電網、智慧交通等),並融入人們日常生活。光聯時代將由5G與F5G並行,各應用上可以將兩者優勢互補,而F5G也提供5G基礎支持。
光通訊三大核心場景─「技術場景」、「基礎建設場景」、「應用場景」升級,利於打造全光通訊產業鏈生態圈。市場展望方面,全球光通訊下游市場收入規模於2020年達到新臺幣5.97億元,預計保持18%的高成長率。其中,收入主要受「娛樂場景」「生活場景」、「智慧辦公」、「商業場景」、四大新興場景影響。而透過產業鏈併購、新創企業投資等資本投入,將持續推動全球光通訊產業發展。
(圖片封面資料取自安永會計師事務所)
科技匯流的6G網路
2022-09-19
國際科技市場顧問公司Abi research、國際技術研發公司Interdigital與6G新聞媒體6GWORLD於2022年2月發布「科技匯流的6G網路」白皮書,闡述未來6G願景以及其潛在市場發展機會,並提出「通信與運算匯流」、「通信匯流」及「實際與虛擬空間的匯流」等3大支持未來6G發展技術匯流概念。
該研究將6G設想為一個能提供連結、運算、AI、感測網路及虛擬化技術的創新平臺。未來6G技術應能運用於原生核心網路與無線電存取網路( Radio Access Network, RAN)基礎設施,解決現有的痛點,創造現行網路尚無法實現的新使用案例與商業模式。
「通信與運算匯流」將結合電腦運算與基礎設施的連接視為6G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未來的6G應被設計能於各產業供應鏈進行數據處理,並提出最佳及妥適的決斷。軟體與硬體解耦(Software-hardware decoupling)、邊緣運算(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 MEC)及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為此成就匯流的關鍵。
「通信匯流」指出異質網路與短距離設備對設備(device to device, D2D)通信的重要性,認為未來6G網路應不受限於現行地面網路,並能依其特性自動選擇使用行動網路或衛星網路等。
「實際與虛擬空間的匯流」指出下一波數位創新將朝向結合實際與虛擬空間的生態系統—元宇宙,用戶將能在無物理限制的情況下,可視化地監控與操作虛擬數位空間,甚至可同步至實際空間。
(圖片封面資料取自ABi research)
5G安全白皮書
2022-08-03
美國行動通信產業貿易組織5G Americas於2021年12月發布《5G安全白皮書(Security for 5G)》,探討5G的安全顧慮及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組織(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3GPP)Release 15、16內含的強化5G安全措施,同時針對「垂直場域(vertical segment)」、「供應鏈(supply chain)」及「開放式無線接取網路(Open RAN)」等層面,分析5G佈署風險及因應之道。
此外,過往以邊界安全(perimeter security)為主的網路安全防護,預設邊界內的網路接取安全無虞且值得信任,惟為防範來自供應鏈或內部的威脅,白皮書特別引用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NIST)建構的「零信任架構(Zero-Trust Architecture, ZTA)」7大原則指出,無論網路位置(network location)為何,所有通訊都須確保安全,且每一次存取資源,都必須在工作階段評估後才能允許。
針對5G安全議題,白皮書最後提出以下原則性建議:
1. 打造「零信任架構」,輔以邊界安全防護措施,抵抗來自5G網路內部及外部威脅。
2. 5G獨立組網(standalone network)應依據3GPP Release 16安全規範,以提升安全防護。
3. 在佈署公、私或混合部門雲端時,均應採用業界安全發展流程最佳實務(industry best practices)。
4. 將供應鏈視為5G安全防護重點,遵循業界安全發展流程最佳實務的供應鏈業者始值得信任。
(圖片封面資料取自5G Americas)
6G的極限通訊:「in-X」子網的願景和挑戰
2022-08-03
6G無線連接技術可望在傳輸量、延遲和可靠性方面支持極限通訊要求,而這僅能透過提供微血管般密集的無線涵蓋(capillary wireless coverage)實現。美國電子電機工程師學會(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EEE)於2021年10月發布「6G的極限通訊:『in-X』子網的願景和挑戰(Extreme communications in 6G: Vision and challenges for ‘in-X’ subnetworks)」報告,提出其對短距離低功率6G「in-X」子網的願景,旨在支持極限通訊要求,其中「X」代表佈署子網單元(cell)所在的實體,如生產模組、機器人、車輛、房屋甚至人體等。
「in-X」子網作為涵蓋範圍有限的自主、高度專業化單元,佈署於需要高性能要求的場景,如生產模組、車輛或人體,以實現心跳控制等關鍵功能。這些場景的特點可能是不協調的佈署(uncoordinated deployments)和設備密度高,如在擁擠道路上的車輛或參加擁擠活動的人,將無線技術用於此類應用可避免採用有線技術設置的缺點,如更高的成本、有限的佈署彈性和電纜維護等。
子網可以成為更大的6G網路基礎設施之一部分,且因子網在特定情況下支持不允許任何中斷的生命攸關(life-critical)服務,故能同時在廣域網路的涵蓋範圍外持續運作。鑑此,6G「in-X」子網被視為對異質網路概念的躍進,旨在透過提供微血管般密集的涵蓋以提高數據速率和廣域連接的可靠性。
(圖片封面資料取自Nokia)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