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站台檢索

:::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

約有 106 項符合 "詐騙" 的查詢結果

2024-01-30
新加坡政府宣布《線上犯罪危害法(Commencement of the Online Criminal Harms Act, OCHA)》自2024年2月1月起正式生效,該法旨在與數位平臺業者合作加強線上內容監理,以利政府更有效地打擊線上犯罪。
2024-01-30
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FCC)自動語音通話(Robocall)回應小組與美國聯邦交易委員會(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FTC)於2024年1月30日宣布共同打擊國際Robocall之成果顯示,該行動已減少非法Robocall流量。
2024-01-29
澳洲電信業者Optus推出一項安全功能Optus ScamWise,讓用戶容易識別詐騙以防止詐騙的猖獗。用戶可以透過在My Optus應用程式檢舉並分享可疑訊息,用戶的檢舉有助於Optus團隊了解詐騙趨勢,分析被檢舉之可疑訊息,阻止不實訊息在網路上傳播。
2024-01-04
新加坡資通訊部(Ministry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MCI)部長於2024年1月4日在《聯合早報》說明新加坡政府將推出兩項打擊詐騙新措施,分別為使民眾能屏蔽境外來電和預防手機遭惡意軟體攻擊,以進一步遏制詐騙。數據顯示,新加坡警察部隊於2023年上半年共接獲超過2萬2,000起詐騙案通報,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近65%,詐騙金額達3億3,450萬新加坡幣(約新臺幣80.15億元)。
2024-01-01
歐盟打擊跨境支付詐騙之新規定於2024年1月1日生效。新規定將協助歐盟成員國打擊加值型營業稅(Value-Added Tax, VAT)詐騙,為歐盟成員國的稅務管理機構提供跨境支付相關資訊,以更容易監控VAT詐騙犯罪。
2023-12-31
泰國數位經濟暨社會部(Ministry of Digital Economy and Society, MDES)成立的網路反詐騙行動中心(Anti Online Scam Operation Center, AOC),自2023年11月1日至12月28日共接獲183,016通民眾去電檢舉網路詐騙,進而凍結20,204個帳戶及逮捕逾400人進行調查。
2023-12-20
香港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Office of the Communications Authority, OFCA)於2023年12月20日公布簡訊寄件人登記制(SMS Sender Registration Scheme)(以下簡稱登記制),將從2023年12月28日起於電信產業先行實施,以協助民眾識別簡訊寄件人身份,預防電話及簡訊詐騙。在此制度下,已獲認證的寄件人會使用#號開頭的寄件人名稱發出簡訊予香港行動用戶,民眾可透過OFCA網站(www.ofca.gov.hk/ssrs)查閱首批參與登記制的電信業者名單。
2023-12-15
澳洲基礎設施、交通、區域發展、通訊及藝術部(Department of Infrastructure, Transport,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Communications and the Arts, DITRDCA)於2023年12月15日宣布,為保護民眾免受手機簡訊詐騙,將於2024年初進行手機簡訊發送者ID登記(SMS Sender ID Registry)的首階段試用,以制定最終計畫之運作及有效性。
2023-12-11
根據美國國土安全部(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DHS)網際安全審查委員會(Cyber Safety Review Board, CSRB)於2023年8月發布的調查報告,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 FCC)隱私和資料保護工作小組(Privacy and Data Protection Task Force)於2023年12月11日提醒電信業者有義務保護消費者手機帳戶和機敏資訊的接取,尤其是履行SIM卡詐騙預防義務。
2023-12-08
澳洲通訊部(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s)於2023年12月8日回應澳洲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Australian Competition and Consumer Commission, ACCC)2022年9月的數位平臺服務調查報告,同意需要進一步的措施來保護消費者與企業免於數位平臺的傷害。ACCC的報告指出,消費者與小型企業難以在數位平臺用快速簡易的方法解決糾紛,引發爭議的多為暫停或終止帳戶、詐騙內容、有害的App及偽造評論,另外也包含優待自家企業(self-preferencing)、搭售(tying)等反競爭行為。
TOP